Logo
hotline
|

新闻中心

辽鲁行 识近代之海防历史

        2019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为进一步促进澳门青年对内地人文历史和国家发展历程的了解,2019年7月19日至7月24日,来自澳门环保青年协会的青年代表来到辽宁、山东两省展开为期6天的「认识渤海湾学习之旅」。

         本次学习之旅围绕国情历史、文化风俗和城市发展三大主题展开,学习团先后赴沈阳故宫、九一八博物馆、旅顺军港、刘公岛、青岛海军博物馆等地参观学习,帮助澳门青年再一次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深刻历史变革和伟大成就,培养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通过参观旅顺军港和日俄监狱旧址,团友们深刻感受到当年因为国家落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土成为列强肆意发动战争的战场,无辜百姓牺牲在刀枪之下,让人痛惜!有团友用诗句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一百年前旅顺港,日俄争霸虐家乡。炮台风雨无言诉,兴国安邦是妙方」。
        大多数团友都是第一次来渤海湾地区,行程虽然很紧凑,大家却深刻感受到了辽宁和山东两省深厚的海洋文化和对海防建设的高度重视。论起此行最深刻的记忆,青年团友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在青岛海军博物馆的参观感受。他们尝试了很多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到服役的军舰,第一次登上我国的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第一次喂食可爱的海鸥……种种的第一次,让他们感受到和平来之不易,定当好好珍惜。

        在青岛海军博物馆参观期间,团友们了解到我国早期建造核潜艇的艰辛历程:中国建造核潜艇是在国家刚刚建立并且一穷二白的背景下开始的,毛主席当年的名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让这项工程成为了国防建设下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当时可供研制人员参考的资料少之又少,但是社会主义国家集中精力办大事的优越性再一次体现出来,全国20多个省市的2000多个科研单位、工厂,群策群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1964年至1967年,两弹的成功促进了核动力的研究,大大推动了核潜艇的建造。终于在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74年8月1日,第一艘攻击核潜艇命名为「长征1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
澳门青年们表示,此次学习交流收获颇丰,他们将把在渤海湾地区的所学所见传播给更多的澳门青年朋友,为内地和澳门两地搭建桥梁、为国家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做出积极贡献。